人怎样才能飞起来
人怎样才能飞起来,从古至今很多,人们对地球以外的世界非常的向往,我们从最早的制造工具让自己飞起来,但由于古代技术上的欠缺导致飞行失败,但这也没让人类放弃,人怎样才能飞起来。
人怎样才能飞起来1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人无法飞起来。
飞行器(flight vehicle)是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如气球、飞艇、飞机等。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依靠惯性做与天体类似的轨道运动。
历史发展
人类很早就有在空中像鸟类一样飞行的理想,古希腊的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
在中国古代,有人在文学著作中描述了飞行的理想,而且还有人设计了一些大型的风筝飞行器,试图实现这种脱离大地束缚的理想,明朝的万户,就设计了一种将几十支火药火箭绑在椅子上,手拿风筝进行飞行的试验。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发明的风筝。15世纪,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也曾设计过飞行器。
现代飞行器的发展,得益于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和技术的巨大飞跃。19世纪,不断有人试图突破空气的束缚,但都失败了。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在空气中的飞行也逐渐成为可能。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率先在美国制造出能够飞行的飞机,并且实现了飞行的梦想。随后,飞机及其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人怎样才能飞起来2
翼装飞行。
科学家们通过对蝙蝠的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就得出结论称,蝙蝠的飞行是动物界最完美的,鸟类和其它昆虫的飞行都无法与蝙蝠相媲美。
蝙蝠和鸟类飞行技术存在着明显不同,在蝙蝠飞行速度较慢时,蝙蝠扇动翅膀的幅度和方式模仿了黄蜂的飞行技术,使得蝙蝠可以在空中悬停和在飞行中快速转弯。
蝙蝠在飞行过程中翼的扇动与翼的柔韧性及弹性配合得天衣无缝,蝙蝠的飞行堪称是世界上最离奇、最完美的运动。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身体旋转180度所需距离只有其翼展长度的一半。同时,与其它动物相比,蝙蝠翼展面积之大还有效保证了它在飞行过程中只需消耗极少的能量就能够产生理想的上升力。
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飞行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飞行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
飞行时空气中的上升气流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飞行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下同时能调整航向。理想条件下,飞行运动员将最终达到约160公里/ 小时的前进速度和50公里/小时的下落速度,即在每下降一米 的同时前进三米。
人怎样才能飞起来3
普通人如何才能登上太空?
早期根本不可能,现在很有机会,你需要有钱+希望商业航天
发展一切顺利。
人类早期载人航天一直是职业宇航员、其中绝大部分又是职业军人的领地。这一切合情合理,因为宇航员(美俄等国)/航天员(中国)对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觉悟等各方面要求是远超常人的。
这在航天技术
还处在验证和发展阶段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同时也是顶级空军飞行员,他背后是彼时NASA神秘的超高速X-15飞机 NASA
但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成熟,对航天服务于科学实验、理论验证、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身体素质不再是最重要的选项,一颗强有力的.大脑成为核心所在。
于是,宇航员和航天员的选拔开始寻找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等科研工作者。这在美俄两国宇航员选拔历史上,包括中国即将进行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中,都是必做的选项。
飞天的梦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有,可是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是不是意味着从此与航天绝缘了?
答案当然是:不!
1、 航天飞机年代:需要足够幸运
航天飞机一个乘组的自拍NASA
航天飞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好的载人航天器具。相比较俄罗斯联盟/中国神舟飞船一次仅能容纳3位宇航员/航天员,航天飞机一次可以容纳6-8名宇航员执行任务,以至于不少情况下都超过了任务需求。由于航天飞机的特殊设计,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对身体的负担大大减少,甚至普通人经过培训也能够执行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航天飞机曾经执行过一段时间的载荷专家
、任务专家等计划,甚至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招募“志愿者”。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普通老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
(Christa McAuliffe),她从11400多名候选者被选出。
执行任务之前的克里斯塔·麦考利夫 NASA
然而很不幸,她牺牲在1986年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中,这件事情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这依然没有挡住普通人进入太空的强烈兴趣,在随后的时间里,还有老师、新闻记者等非专业宇航员相继升空。
但随着2003年哥伦比亚号再次失事,这些计划逐渐被最终搁浅。
巨大的费用都由政府/NASA等承担,然而你需要极其幸运才有可能被选中。
但是你不是美国人,就算了吧。
更详细地了解可以听听下面的live,一次性恶补:
航天飞机:太空探索史上的明珠
2、国际空间站
年代:需要足够有钱
大名鼎鼎的国际空间站曾经对太空旅游开放过一段时间:当你支付了一定门票/船票后,就可以乘坐俄罗斯的联盟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体验10-15天。期间你将经历和职业宇航员一模一样的生活工作环境。
2001-2009年,共计有7名普通乘客在支付了2000-4000万美元之后实现了这一梦想。在国际空间站进行正常人员轮换时,他们占了其中一个位置升空,轮换期间10-15天内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然后跟着下行的宇航员一起返回地球。
这里面,既有退役后从商的空军飞行员,又有微软的软件工程师,各行各业。
查尔斯·西蒙尼
是微软公司早期员工,是微软开发Office系列软件的主力,持有的原始股票也让他身价不菲。他于是花了6000万美元在2007和2009年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显然玩一次并不能让他过瘾
这主要是俄罗斯方面组织的,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天投入骤减,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民间“众筹”方式增加收入。这笔钱主要用在俄罗斯租赁和维护拜科努尔发射场上。
这事儿其实在和平号空间站还在的年代就已经发生过几次了。
但随后由于国际空间站需要的宇航员数量增加且美国表达了不满,太空旅游占据的宝贵位置会极大影响国际空间站的工作计划。于是2009年后这个计划就被取消。
当然,代价是美国宇航员乘坐俄罗斯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价格也升高了。
继续恶补系统性知识:
空间站:星辰大海之梦的起点
3、 商业航天的年代:人人可以进入太空
进入21世纪后,商业航天发展的如日中天,自然有不少嗅觉敏感的商人提出了他们的太空旅游计划。
其中,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创建了蓝色起源公司,专注于低成本的亚轨道飞行和太空旅游,成为最早从事火箭回收技术研究的公司。研发的新·谢帕德火箭第一次回收成功甚至早于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
而同样专注于亚轨道太空旅游的维珍银河
则是把飞机玩到极致:通过母船和混合式火箭将飞机带到太空中(110公里高的大气层之外),飞机开始像航天飞机再入一样极速滑翔,期间机翼甚至可以随时调整以迎合空气动力
,就像鸟儿一样飞翔。
目前上商业航天最成功的一定是Space-X了,不过他们目前已经接了NASA和军方众多更高利润的订单,恐怕看不上近地轨道商业航天旅游的盈利。
但是随着2018年猎鹰重型火箭的试飞,创始人伊隆马斯克
也抛出了月球旅游的商业计划:猎鹰火箭
可以带着你飞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全程持续1-2周。
最近几年你只需要攒够几十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一次短暂的亚轨道太空之旅;千万级别就可能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运动;而如果你是个真正的土豪,拿出几亿人民币找Space-X预定去一次月球的机会也不遥远。
不要低估商业航天的能力,他们才是真正可能把航天带入普通人生活的重要力量,且会携带着更多公司进入这片蓝海,你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也会逐渐降低。或许几十年后,人类进入太空就像今天乘坐飞机进入天空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