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3-11-25 11:04:53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那么你知道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吗。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1

一、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二、腊月三十除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的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2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寓言故事——“十个老头喝酒”。说是有这么十个老头是好友,又是同好“杯中之物”的酒友。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酒同注入一个大的酒器中,加热之后,大家围坐炉边,从酒器中一一再盛到个自的酒杯里,边喝边聊,快活无比。一年一年,从未走样。尤其过年的时候更是如此。这一年的新年快来到了,长胡子老头突然动了私心,他想,年年如此这般,我今年何不带一瓶白水去充数呢?反正还有他们九个人带的九瓶酒,一瓶白水往里一羼,神不知鬼不觉,谁能喝得出来?岂知鬼使神差,黑胡子老头、花胡子老头、黄胡子老头、短胡子老头、卷胡子老头.......其他九位胡子老头,也都不约而同地萌发了此等私心,结果到了年夜,大家围坐炉边纷纷倒入个自带来的“酒”,待每人喝到嘴里,你望我我望你,人人都是一脸的尴尬。

这个寓言故事实在是好!好就好在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公与私的辩证关系。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地球村”,如若人人都想在别人身上“抖机灵”,吃亏的终归还是自己。

我真想建议国家教委,把这篇寓言故事编到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对冲龄之岁的少儿进行“亏人即亏己”的道德启蒙教育。

记得小时候还看过另一个寓言故事——“盲人(说)摸象”。说是有一位国王把许多盲人召到面前,问道:“你们都‘看’到过(实际是‘摸’到过)大象吗?”盲人们纷纷说“看”到过。国王便说:“那你们说说看,大象类似什么?”摸到象牙的说,大象“像芦笋根”;摸到耳朵的说,大象“像簸箕”;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石块儿”;摸到大象鼻子的说,大象“像木棒子”;摸到大象腿的说,大象“像木柱子”;摸到大象脊背的说,大象“像张床”;摸到大象肚子的说,大象“像大瓮”;摸到大象尾巴的说,大象“像绳子”。自然,盲人们都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

这个寓言故事也很好。好就好在它也深入浅出地阐发了认识论上“以偏慨全”的辩证观点。我们虽然是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但在生活中评人论事,犯“盲人摸象”错误的,实在是俯拾皆是。

我同样想建议国家教委,把这篇寓言故事编到初中低年级的教材中,对青春前期的少年进行“全面观察、分析事物”的唯物辩证启蒙教育。

其实,这种教育,何止是少年儿童?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末,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他老人家所说的“教育失误”对象,自然是全民。从全民的角度上说,这种“抖机灵”式的私心,这种“盲人摸象”式的思维方法,在小平同志此番讲话之后的二十年,竟然有流行天下之势。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莫大悲剧!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如果说“十个老头喝酒”的寓言算作“认识论”的范畴,“盲人摸象”的寓言,就应该列入“方法论”的范畴了。但这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可以机械割裂的:认识论上的“私”,往往导致方法论上的“盲”。在认识论上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把人生在世的基本立足点,定位于“私”,看待人和事就很难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这使我不由得又想起另一个寓言故事:“疑邻偷斧”。这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丢了把斧头,他无端地怀疑是他的一位邻居偷了。于是,这位邻居的一举一动,在他眼里都像是“小偷”的动作;忽然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家里找到了这把斧头,再看他的这位邻居,一举一动,却又一点儿不像个“小偷”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不用发挥了。但有一点我觉得应该提醒:“疑邻偷斧”的这位主人公,在我看来,虽然少了点儿辩证思维,也应属于“私心大、疑心重”一类人。但他找到斧头后,前疑尽释,至少自己开脱了自己。也勉强算作“正常人”吧!然而,如果我们假定,这位主人公,即使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但他认定这把斧头,斩钉截铁就是被那位邻居偷了。只不过这位邻居“做贼心虚”,诚恐在他的“透视万物”的灼灼目光下,早晚有一天会东窗事发,所以,趁他有天不注意,把斧子又偷偷放回主人院子的某个角落,希图瞒天过海、欲盖弥彰!不想,我们斧头的主人公是何等精明之人,岂能被如此三脚猫的.小把戏给糊弄了!?因此,他的这位邻居,在他眼里从此成了彻头彻尾的“贼”。寓言的结局,倘真如此,读者诸君又该做何联想呢?

不要以为我重新安排的故事结局,是耸人听闻、画蛇添足。看看我们周围,有如此丰富想象的人,或者,有如此“生动”思维方式的思想流,难道还少吗?那么,这究竟是认识论的立场问题,还是方法论的观察问题呢?显然,极度的私心误导了立场,立场既错,方法的偏颇就在所难免。可以断言,这个“新版”的“疑邻偷斧”故事结局绝非子虚乌有,丢斧头主人公的思维定势,浓缩了当今我们民族思想领域走向的孱弱和乖谬。

我们中国人似乎正在富裕。吃的有了,喝的有了,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或很快将有。而没有的恰恰是深刻的思想!而没有深刻思想的民族,前行必定不远。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3

寓言《新年

官人恶贯满盈,新年到了,他去神山求神。

神山真灵验,一个神仙显灵了。

神仙说:官人,你今天来求我做什么?

官人说:神仙,我今天来求您保佑我今年又升官,又发财。

神仙说:官人,你今天的这个祷告我不能答应你。

官人说:神仙,为什么?

神仙说:官人,你又升官,又发财,你这个德性要我叫老百姓咋活?

官人说:这……

神仙说:再有,今年是反腐败年,我也不敢答应你。

官人说:神仙,那我只有求什么您才能答应我?

神仙说:官人,你只有求平安我才能答应你。

官人说:那好,那我求平安。

神仙说:你求平安也有一个先决条件,你答应了,我才能保佑你。

官人说:什么条件?

神仙说:官人,你先去把你这几年的贪赃枉法向老百姓坦白了,你先去把你这几年的赃款向国家清退了,我一定保佑你今年平平安安。

官人说:神仙,我向老百姓坦白了,老百姓不杀了我吗?我向国家清退了财产,那我还有什么?

神仙说:官人,在腐败与平安面前,全靠你自己选择!你看着办吧?

说完,神仙不见了。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年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 年画

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一直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矿场、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

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的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适合新年的寓言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